服務熱線:400-616-7110
春分養(yǎng)生:乍暖還寒,春捂秋凍
發(fā)布時間:
2020-03-20 00:00
春分,古時又稱為“日中”、“日夜分”、“仲春之月”,為中國二十四節(jié)氣的第四個節(jié)氣?!睹魇?bull;歷一》說:“分者,黃赤相交之點,太陽行至此,乃晝夜平分。”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,晝夜幾乎相等,其后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,開始晝長夜短。
乍暖還寒,春捂秋凍
天氣乍暖還寒,氣候多變,溫差較大,人們常常不能適應這種變化,氣溫回升即減衣,而氣溫忽降,衣服還未加上,這樣易使陽氣受遏,妨礙肝的疏泄,亦易患上感冒、支氣管炎等疾病。因此,要順應氣候宜適度“春捂”。但“春捂”是有一定限度的,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,而是強調(diào)脫衣要“遞減”,即衣物增減既要視天氣的變化情況而定,也要根據(jù)自身的體能素質(zhì)。
人的陽氣根于腎,春季隨著陽氣回升,腎中陽氣也會逐漸生發(fā),而腎居腰府,陽氣從此向全身散布。一旦有風寒入侵,陽氣就會被困于下,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環(huán)受到阻礙,出現(xiàn)腰膝酸軟、疼痛麻木等癥狀。因此初春時節(jié),不要換得太快,脫得太早。
臨床上會遇到一些病人,容易在凌晨四、五點鐘的時候,突然覺得肚子發(fā)涼,腹痛腸鳴,就開始拉肚子了。且大便稀薄,混雜不消化食物,排完便以后,渾身軟弱無力,甚至有的人出一身虛汗,路都走不動。中醫(yī)稱其為“五更瀉”。這是由于腎陽不足,命門火衰,陰寒內(nèi)盛導致的。因此,到了春分節(jié)氣氣溫還未完全轉(zhuǎn)暖,不要過早減掉冬衣,以防外邪乘虛襲擊機體。
早睡早起,去春困
春天時節(jié),人們常感到困乏無力、昏沉欲睡,早晨醒來也較遲,這就是人們常說的“春困”。這是一種正常的季節(jié)性變化時出現(xiàn)的生理現(xiàn)象。因此,欲去春困,建議保證充足睡眠時間,早睡早起。成年人必須每天保證8小時左右的睡眠,兒童和青少年則每天應該有9小時的睡眠。“春雷響,萬物長”。春天萬物復蘇,應該早睡早起,散步緩行,在春光中舒展四肢,呼吸新鮮空氣,舒展陽氣,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(guī)律。
心平氣和,調(diào)暢情緒
中醫(yī)學認為,肝主升、主動,喜條達而惡抑郁,故稱之為“剛臟”,在五行中屬木,為陰中之陽,與自然界春氣相通應。肝喜疏泄厭抑郁,生氣發(fā)怒易讓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導致口苦、納差、腹瀉、失眠等不適。
因此,春分時節(jié)要做到心平氣和,保持輕松愉快、樂觀的情緒,從而安養(yǎng)神氣,切忌大喜大悲、情緒波動劇烈而不利于肝氣疏泄,與該時節(jié)的“陰陽平衡”特點相應。春分時節(jié),春光明媚,鶯飛草長。此時是郊游踏青的好時節(jié),可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與好友結(jié)伴郊游,多曬太陽,以利于肝氣的疏泄。
省酸增甘,以養(yǎng)脾氣
藥王孫思邈曾說:“春日宜省酸增甘,以養(yǎng)脾氣”。意思是春季宜少吃酸食,適當進食甜食。中醫(yī)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,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,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。同時,由于肝氣旺,易克脾土,因此飲食方面同時也要注意健運脾胃,健脾祛濕。飲食上可多吃姜、蔥、韭菜、淮山、蓮子、枸杞等食物。
春分節(jié)氣藥膳食譜
1、淮山茯苓粥
【材料】淮山20克,茯苓15克,粳米200克,大棗(去核)6枚。
【做法】把材料洗干凈,一同放入鍋中,加適量清水,大火煮開后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爛,調(diào)味即可。此為2~3人分量。
【功效】健脾養(yǎng)胃祛濕。
2、五指毛桃枸杞烏雞湯
【材料】五指毛桃50克,烏雞250克,豬瘦肉150克,枸杞子20克。
【做法】烏雞切塊洗凈,焯水。將所有材料放入砂鍋,加適量清水,武火煮開,改為文火煮60分鐘,調(diào)味即可。此為2~3人分量。
【功效】補氣健脾,滋補肝腎。
——本文部分圖文來源于網(wǎng)絡——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
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