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務熱線:400-616-7110
春捂秋凍?注意,這3個部位“凍”不得!
發(fā)布時間:
2019-10-26 00:00
一場秋雨一場寒,入秋沒多久,已經被早晚“冷勢力”安排的明明白白了,長輩們常說“春捂秋凍,不生雜病”,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適合“春捂秋凍”哦~
春捂秋凍——三個部位凍不得
1、不凍頭——防頭痛 |防腦梗|防感冒
和夏天濕潤的風相比,秋風干燥且猛烈,猛吹可能會導致頭部血管痙攣,引起感冒、偏頭痛、血栓脫落,甚至腦梗。
騎電動車一族、心腦血管病患者,早晚出門可以帶上帽子、口罩,同時避免冷水洗頭。
2、不凍肚——防腹痛|防腹瀉|防消化不良
人的肚臍下沒有脂肪,緊鄰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,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,秋天早晚溫差大,不及時增添衣物,腰腹受涼,秋季腹瀉、中年人腸炎、中老年的消化不良等,就都找上來了。
神闕穴 :中醫(yī)稱肚臍為神闕穴,溫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機體陽氣,特別是一些脾胃虛弱,怕冷、易腹瀉的人,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,還可以采取經常在肚臍熱敷的方法,驅寒助陽。
3、不凍腳——防寒邪入侵 | 防舊疾復發(fā)
中醫(yī)認為,腳為人之根,人體的12經脈中有6條始于足部,這些經絡運行氣血、溝通表里、聯(lián)絡臟腑和貫穿人體上下的通路。
而且,在民間也有“寒從底來”、“人老腳先老”的說法。秋到此時,早晚溫差越來越大,晚上可用熱水泡泡腳,睡覺時換上睡眠襪,幫助溫暖腳部。
艾草泡腳 :取干艾葉20-30克,洗凈放入布袋中,大火煮滾后,改小火煮15分鐘后取出,再混入泡腳水,調好溫度,泡5-10分鐘即可。
身體寒濕重的病人,每周可用艾草泡一次腳,還可同時喝一杯生姜紅棗水。
春捂秋凍——特殊人群凍不得
1、四肢疾病患者
比如膝關節(jié)炎、腱鞘炎、肩周炎等,不適宜“秋凍”,因為關節(jié)內部本身血供并不豐富,寒氣可導致局部軟組織血液循環(huán)代謝減慢,反而易加重癥狀,尤其在夜間溫度較低時,更要做好保暖工作。
2、高血壓、糖尿病患者
此類患者受冷空氣刺激易發(fā)生血管痙攣,造成血流量進一步減少,可能會引起組織壞死,誘發(fā)心腦血管疾病。
3、特殊體質人群
如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,經期女性、孕媽媽等,此時要做好保暖工作。
總之,“春捂秋凍”是相對而論的,身體棒棒的小伙伴,春捂秋凍走起來,身體弱的還是乖乖去穿秋褲,千萬別凍生病了~